吉的堡成長中心的孩子們,你們逛過超市嗎?其實,生活中的超市,亦是一個美學“集散地”。地處沿海,超市里總留有一隅,專屬海鮮!帶魚、魷魚、多寶魚、螃蟹、蝦、海蠣……琳瑯滿目!“海鮮市場”里承載著童年對大海生命繁衍的第一道鮮活印象!
大海,是生命最初誕生的地方,人類最后一片狩獵場。中國有1.8萬公里大陸海岸線,從南到北,從渤海到南海,承載了超過1/3中國人的飲食生活。
本期,福州吉的堡藝術美學開設“海鮮市場”主題創意課程,帶領堡貝走進海鮮市場,系統地認識、觀察千家萬戶擺上餐桌的海鮮種類,歸納出海鮮的幾何形狀,完成一幅生活美學作品。
一、“海鮮市場”美學創作思路
第一步:觀察、認識海鮮食品種類
第二步:歸納海鮮幾何圖形
第三步:運用幾何圖形和繪畫素材完成作品
材料:塑料袋,一次性盤子,金蔥紙,吸管,彩色pvc,鐳射紙,海綿膠。
二、“海鮮市場”堡貝作品展覽
第一幅:
作者:Molly
作品內容:海魚
簡介:藍色是Molly堡貝最喜歡的顏色,所以在材料選擇上,更偏冷色系。運用半圓代表魚鰭,在海魚身體部分的裝飾上,展示出了堡貝強烈的規則感。
第二幅:
作者:韋懿
作品內容:貝殼
簡介:運用兩張卡紙折疊,中間設計放入石頭作為貝殼作品的“肉”,整體呈現出半開狀態,這正是堡貝認真觀察貝殼運動狀態的創意運用。
第三幅:
作者:張瀚瑄
作品內容:螃蟹
簡介:在課程中,堡貝觀察到螃蟹擁有多只腳,并且形態不一。所以,堡貝細心地運用了扭扭棒代表螃蟹不同的腳,用錫紙棒折疊的方式做出了螃蟹的鉗子。
第四幅:
作者:林俊晨
作品內容:海魚
簡介:配色上,堡貝采用了強烈的互補色。雪糕棒勾勒出魚尾和魚鰭,且頭尾對稱;魚身裝飾,呈規律性。在魚旁邊,綠色、白色的圓球講述了刺猬媽媽帶著白色刺猬寶寶,在上學路上看到一條海魚的故事。
第五幅:
作者:張梓妤
作品內容:螃蟹
簡介:堡貝選擇橢圓形代表螃蟹身體,搭配相近色。在充分了解螃蟹構造后,對蟹腳數量、顏色做了處理。蟹背規律擺放的圓點裝飾和四周的糖果表達出了堡貝的眼中蟹的可愛。
三、“提著燈籠的魚”美學作品展
福州吉的堡藝術美學的精彩不止于此!在其他的主題美學課程中,堡貝們都紛紛創作出了令人眼前一亮的優秀作品!其中,“提著燈籠的魚”,也受到家長老師們的一致好評!
四、吉的堡藝術美學
生活是一場與藝術美學的邂逅。走上街巷,從小的標志、包裝袋、海報、服裝,到城鎮的建筑、景觀、雕塑,我們的生活時刻處于不斷審美的過程。
生活中的美、自然中的美、人類創思的美……美無處不在,交錯迸發,帶給人們不經意的靈感閃光;在回望中,啟思創作的脈絡。
在接下來的成長旅程中,福州吉的堡藝術美學將會繼續把目光聚焦在身邊的日常,引領堡貝學會觀察、發現那些平凡、低調卻又不失斑斕、精彩的“美學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