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下午15:45,遠在外太空的劉洋、陳冬、蔡旭哲等三位航天英雄,再次采用天地互動的直播形式,為孩子們帶來了天宮課堂第三課!現在跟著吉的堡小奇科學館,再來復習下這堂課的“重點知識”吧!
這次的天宮課堂是在全新的問天實驗艙中授課的。課堂上,3名航天員生動地展示了中國空間站問天實驗艙中的工作、生活場景;辨證開展微重力環境下毛細效應、水球變“懶”、太空趣味飲水、會調頭的扳手等實驗;還演示介紹了植物生長研究項目。現在,讓我們把重點聚焦在科學小實驗上,一起來重溫“奇跡的時刻”。
01毛細效應
將粗細不同的三根水管,同時完全置于水中,會發生怎樣的現象?地面課堂的同學們首先進行了實驗展示,可以看到三根水管內的水面,在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停止了。中國空間站的航天員陳冬老師緊隨其后,為孩子們進行實驗展示。神奇的是,三根水管內的水位雖然上升速度有快有慢,但是無一例外都越升越高,最終到達管口處。
這是因為:太空艙內的微重力環境,讓水的表面張力作用更加明顯,從而促使水面不斷上升。毛細效應被廣泛應用,如航空器發動機的燃料儲箱、高空熱管等都有它的存在。
02水球變“懶”
在太空中,水球被空氣快速沖擊時,會發生怎樣的現象?通過劉洋老師的操作,我們可以看到,水球快速改變形狀,仿佛即將“散架”一般。如何讓水球變“懶”,讓它盡可能的減少被沖擊后的波動呢?只需放入一顆小鋼球。當再次用空氣沖擊水球時,可以明顯的看到,水球的狀態變得穩定了。
這是因為:液體內加入了其他固體產生了額外的“阻尼作用”,導致能量容易耗散,從而能更快穩定下來。
03太空趣味飲水
孩子們,如果用一根兩米的吸管來喝水,是否可以輕松做到呢?在地球上是很困難的,但是在太空中,卻可以輕松做到。這不,劉洋老師為同學們做了示范。
這是因為:在太空感受不到重力,水不會產生壓強,從而讓吮吸變得輕松了不少。
04會調頭的扳手
太空中,扳手是如何“調頭”的呢?陳冬老師為大家演示了一個旋轉現象。先是左右旋轉“T”字扳手,發現它居然會自己翻身!時而頭朝上,時而頭朝下,反復不停。當上下旋轉“T”字扳手時,被標記的一端,一會在左一會在右。
為了讓同學們有更清晰的對比,陳冬老師還同時旋轉兩個“T”字扳手,讓大家更加直觀地感受微重力環境下物理的奇妙之處。
“頑皮”的扳手在旋轉時會自己調頭,這是前蘇聯航天員賈尼別科夫在空間站中偶然發現的,因此被叫作賈尼別科夫效應。研究發現,這個現象原來與扳手的旋轉方式和它的質量分布有關。
看完這些有趣的實驗,孩子們對于科學的興趣是否更加濃厚了呢?
好玩的科學課堂實際上離我們并不遙遠,在吉的堡「小奇科學館」的日常課堂里,孩子們幾乎每天都可以開動腦筋,動手將自己的創想變為現實。這種成功后的喜悅感,能夠帶來巨大的自信力,指引孩子實現人生理想。
你是否也想讓孩子接觸到這樣貼近生活、增長見識的科學啟蒙課程,除了關注“天宮課堂”之外,吉的堡成長中心的兒童編程課程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喲~ 歡迎大家前來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