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孩子會有叛逆期,但是有些行為可不止是叛逆那么簡單哦!有些家長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向Chevady反饋:
“我的孩子現在敢跟我大吼大叫,這以后怎那么管教呀~”
“兒子今年六年級了,脾氣很差,有一次不寫作業在看電視,被他爸爸關了電視,罵了兩句,居然跳起來,一副要和爸爸打架的陣勢……這可怎么辦呀?”
誠如上面兩位家長的留言,孩子出現跟父母叫囂、無視、頂嘴、吵架、對父母的話不屑一顧等行為,在Chevady看來并不是短期的叛逆,而是孩子對父母的不尊重!
面對孩子的這些行為,父母們也感到非常得委屈:我這么愛孩子,為他付出這么多,為什么孩子要這么對我,這么不尊重我呢?
其實,問題不僅僅出現在孩子身上,更多來源于父母的日常教育。因為每個孩子一生下來,都是深愛著父母、尊重、信任著父母的。
而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逐漸變得不尊重父母,很大原因是父母錯誤的養育方式和不被孩子認可的一言一行所導致的結果。
以下三種類型的父母,更容易讓孩子變得不尊重自己。
無原則溺愛孩子的父母
溺愛和過度保護,不會讓孩子記得父母的愛和付出,而是認為自己是全世界的中心,可以呼風喚雨;想要什么必須有什么,否則就是別人的錯。
不尊重孩子的父母
尊重是相互的,如果父母的教育方式缺少對孩子的尊重,親子關系差,孩子必然也不會尊重父母。
沒有給孩子做好榜樣的父母
真正能夠贏得孩子尊重和信任的父母,一定是努力做好自己,用一言一行給孩子帶來積極的影響,可以在關鍵時刻給孩子有效指導。
如何讓孩子學會尊重父母
一、樹立正確的權威形象
父母的權威形象是維護家庭和諧的“杠桿”,權威與“強權”是不同的,權威是一種合理而自然的威信,而不是一種毫無理由的壓制。父母應該在言行上表現成為孩子的榜樣,在處理家務和人際關系中嚴格要求自己,不要言行不一,不要承諾卻無能為力,避免在孩子面前對他人發表過激言論,從而堅持自己的權威,同時贏得孩子的尊重。
二、制定合理規矩
為了讓孩子懂得如何尊重父母、如何接受指導和幫助,父母需要制定合理規矩,這些規矩可以容忍孩子的錯誤,但不能容忍對父母的不尊重,孩子需要知道每一個對父母的不尊重都會有相應的后果。同時,規矩需要與孩子的年齡和性別相稱,考慮孩子的身心健康和生活習慣,而不是制定一些過于苛刻的規定。制定這些規矩時,父母也需要學會如何調整和更新規矩,避免規矩的單調無聊,也可以根據孩子的情況而做相應的改變。
三、培養良好習慣
孩子的不尊重往往來自于對父母的依賴和不良習慣的影響,因此,父母需要培養良好的習慣,同時評判孩子的行為和言論,引導孩子在家庭和學校里形成良好的道德觀念。父母可以帶著孩子多去公共場所,認識社會,培養對公共物品的尊重,增強孩子的責任感,讓孩子從小就明白對家庭和社會負責任的重要性。
四、考慮心理因素
孩子的不尊重往往與心理因素有關,這些因素可以是不滿、逆反、心理壓力等,因此,父母要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了解他的感受,尊重他的需求和獨立性,并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心理狀態。如果孩子有引起注意的心理問題,父母應該及時尋求心理指導、咨詢或家庭扶助等,以保持家庭和諧。
孩子的不尊重對于父母和家庭來說是問題,但只要父母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從改變自己、溝通、權威、規矩、習慣、心理等方面多角度入手,就一定可以有效地化解矛盾,構建和諧家庭。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啦~下期再見!